廣寧縣志 (清)張文治 項蕙 纂修
●目錄
輿地圖
縣志圖
文廟圖
八景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輿地圖
見圖
●縣志圖
見圖
●文廟圖
見圖
●八景圖
閭岫晴嵐
崇泉曉霧
鎮廟奇松
仙巖怪石
山閣瀑流
石門雲壑
桃洞春花
棃園秋果
○閭岫晴嵐
見圖
○崇泉曉霧
見圖
○鎮廟奇松
見圖
○仙巖怪石
見圖
○山閣瀑流
見圖
○石門雲壑
見圖
○桃洞春花
見圖
○棃園秋果
見圖
●廣寧縣志卷一
地理志
廣寧山水奇秀昔稱名鎮初為府治復以城垣頹毀介處東偏而移治錦縣然其規模則固闊大也撫茲虞封北鎮在焉為政者其念諸志地理
沿革
疆域
形勢
山川
名勝
古蹟
○沿革
廣寧縣鍾秀閭陽
周初為朝鮮界後屬燕秦屬遼西郡漢東南為無慮望平二縣屬遼東西北為絫縣地屬遼西後屬烏桓晉隸平州隋屬高麗唐平高麗置巫閭守禦都護府遼東南為顯州奉先軍領奉先山東歸義三縣屬東京西北為宜州崇義軍領弘政開義二縣屬中京金置廣寧府領廣寧望平閭陽鍾秀四縣置義州崇義軍領弘政開義同昌三縣元置廣寧府路領閭陽望平二縣義州因之屬廣寧路明洪武二十三年盡廢州縣置廣寧衞二十五年封遼王於此改廣寧中護衞次年復改廣寧衞統中左右三衞義州改義州衞及廣寧後屯衞國朝康熙三年設廣寧府四年設錦州府改廣寧為縣隸焉義州初賜察哈喇王十四年察哈喇叛討平之十五年設巡檢司治之仍屬廣寧縣
○疆域
東至哈喇河八十里遼陽州界南至杜家臺九十里海界西至義州邊一百五十里邊界北至羅家臺七十里邊界東南至三汊河一百九十里海城縣界西北至大寧堡七十里錦縣界東北至楊檉木河二百二十里開原城守界西南至閭陽驛五十里錦縣界東西相距二百三十里南北相距一百六十里東南西北相距二百六十里東北西南相距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府一百六十里東北至奉天府三百三十里
○形勢
負閭山憑渤海踞勝青營扼衝中外
○山川
萬紫山 【 城內西北隅明初遼王府基或云萬翠山或云萬字山】 深溝南嶺 【 城東十五里】 深溝北嶺 【 城東十五里】 土堡南嶺 【 城東二十五里】 蛇山 【 城東三十里層巒疊嶂多蛇故名】 小黑山 【 城東六十里】 大黑山 【 城東七十里】 駝房山 【 城東南六里俗乎 【 乎:呼】 放駝山】 寶珠山 【 城東南十里】 盤山 【 城東南十一里】 日?良馬山 【 城東南十五里】 沙嶺 【 城東南一百五十里】 北鎮醫巫閭山 【 巫古作無在城西十里高十餘里週圍二百四十里舜封十二山以醫巫閭為幽州之鎮故名北鎮掩抱六重又名六山下有北鎮廟歷代帝王皆有封爵明始尊為北鎮醫巫閭山之神國朝考正祀典仍舊凡遇大典遣官祭告廟東北有仙人巖孤石峭拔上鐫呂仙像又名呂公巖廟西北有翠雲屏一石方廣丈餘下有寶南北相通明巡撫張學顏刻補天石三字於上山有桃花洞飛瀑巖懸泉下瀉雖冬不凍構觀音閣臨之其麓兩石屹立如門煙霧出壑縈繞重巒名勝莫可殫述詳見古蹟及藝文】 千家寨山 【 城西三十五里上可避兵】 虎頭山 【 城西北五里】 鷄冠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韓口山 【 城西北五十里】 鳳頭山 【 城西北六十里】 鞍山 【 城西北六十里按明一統志在廣寧衞北一百二十里蓋又一鞍山在邊外者非此山也】 古城山 【 城北十里】 分水山 【 城北十里】
分水北山 【 城北十五里】 北團山 【 城北十五里】 白臺子團山 【 城北十五里馬市堡在山北】 馬市堡山 【 城北十七里】 團山 【 城北二十里】 鎮北山 【 城北二十五里】 三尖山 【 城北三十五里】 蕎麥山 【 城北三十六里】 鎮邊堡山 【 城北四十里】 白土山 【 城北四十里】 鷹窩山 【 城北四十里】 狼虎山 【 城東北二十里按遼史遼州始平軍有狼山即此】 羊腸河山 【 城東北四十五里】 雙臺山 【 城東北七十里】 西黑山 【 城東北七十五里】 黑山 【 城東北八十里上有洞】 胡家窩山 【 城東北八十里】 公諾兒山 【 城東北九十里山下有泉長三十步闊十八步】 貴子山 【 城東北九十里】 蛇山 【 城東北九十五里在公諾兒山之北】 雙山 【 城東北一百十里】 二道井北嶺 【 城東北一百十五里】 高臺山 【 城東北二百十里】 小子粒粒山 【 義州東四十里】 賀家尖山 【 義州東四十里】 新站山 【 義州東四十五里】 蟠桃嶺 【 義州東五十三里】 雲霧山 【 義州東五十五里】 關王嶺 【 義州東六十里】 牽馬嶺 【 義州東南五十五里按明一統志在廣寧衞西北六十里山脈與醫巫閭山相接勢極險峻中通驛路過者必下馬攀援乃可上今土人分為二曰大牽馬嶺小牽馬嶺】 大嶺 【 義州南二十里】 團山 【 義州南三十里】
雙山 【 義州南三十五里】 斑石山 【 義州南三十八里七里河發源於此】 長山 【 義州南四十五里】 出山 【 義州西南十五里】 八塔山 【 義州西南二十二里上有八塔今傾圯不全】 平頂山 【 義州西南二十五里】 牛心山 【 義州西南二十五里】 西牛心山 【 義州西南三十里】 金剛山 【 義州西南三十五里】 石廠山 【 義州西南三十五里石河發源於此】 大安堡山 【 義州西南四十里即紅石石??子山大安堡河發源於此】 帽兒山 【 義州西南六十里楊樹溝河發源於此】 銀泉山 【 義州西南八十里】 鷹窩山 【 義州西二十五里】 筆架山 【 義州西三十五里】 南筆架山 【 義州西三十五里】 西邊門山 【 義州西三十六里】 棋盤山 【 義州西四十里】 萬佛山 【 義州西北十二里即福山】
三山 【 義州西北三十里】 嘉福山 【 義州西北三十里舊有龍潭禱雨輒應】 九官臺山 【 義州西北三十六里九官臺邊門在山北】 鄒家屯山 【 義州西北四十里】 劉隆臺山 【 義州西北五十二里】 望高山 【 義州北十七里】 石門山 【 義州北二十里】 黑山 【 義州北二十五里】 蓮花山 【 義州北三十里即長山】 駱駝山 【 義州北四十五里】 東長嶺 【 義州東北十六里】 脂麻山 【 義州東北三十五里】 鷄冠山 【 義州東北四十里】 龍灣山 【 義州東北四十二里】 白臺山 【 義州東北四十二里】 中路山 【 義州東北五十里】 隘口山 【 義州東北五十五里】 鷹窩山 【 義州東北六十里】 鷹路山 【 義州東北六十里】 花樓山 【 義州東北八十里】 石門嶺 【 義州東北八十里】 魏家嶺 【 義州東北九十二里馬市河發源於此】 東沙河 【 城東門外源出醫巫閭山三道溝東南流遶城北而南至板橋河西北名沙河東南名板橋河俱南入海】 羊腸河 【 城東四十五里源出邊外由白土廠邊門東入境至蛇山散漫】 蛤蝲河 【 城東八十里即遼河分流曲折三百里入三汊河】 莽獐湖 【 城東九十里】
陡坎湖 【 城東九十五里】 高橋湖 【 城東南四十里】 三汊河 【 城東南一百九十里係遼河渾河太子河合流入海處海城縣界】 南門乾河 【 城南門外源出醫巫閭山二道溝東南流入東沙河】 大石橋河 【 城南一里源出醫巫閭山玉泉寺東南流遶大石橋又東南入東沙河】 南沙河 【 城南十二里源出醫巫閭山由牽馬嶺東南流合東沙河入海即閭陽驛河】 西沙河 【 城南三十一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其在北者名泥河在東南名西沙河南流散漫】 板橋河 【 城南七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醫巫閭山其一流經廣寧城北其一流經城南俱至城東南合雙峯河入海今土人分為大板橋小板橋】 雙峰河 【 城西南二十里在二十里鋪南源出醫巫閭山背陰寺東南流入泥河】 鋪前河 【 城西南二十里源出二十里鋪泉東南流至二十里鋪南又東南流至祖家屯南散漫】 泥河 【 城西南三十四里源出醫巫閭山青巖寺山澗東南流遶北堡鎮又東南流入西沙河】 蘇家溝 【 城西南四十里】 松川溝 【 城西南五十里】
灌腸溝 【 城西南九十里】 楊郎河 【 城西門外源出城西北泉南流經南關入東沙河】 义喇溝 【 城西五十五里】 石佛寺河 【 城北十三里源出醫巫閭山東南流入馬市河】 馬市河 【 城北二十五里源出魏家嶺東南流遶中安堡城東南流散漫】 分水關河 【 城東北九里源出分水關南流入東沙河】 珠子河 【 城東北四十里明一統志云源出廣寧衞東北一百里白雲山南流入遼河今按白土廠東惟羊腸河從東入境南流珠子河故道湮沒詢之土人云山水盛時有河旱則水乾或呼為錐子河遼史遼州有錐子河或即此河也】 蓮子湖 【 城東北九十里】 五道河 【 城東北二百十里即楊檉木河分流三十里入遼河】 楊檉木河 【 城東邊二百二十里源出邊外由彰武臺邊門入境流二百七十里入遼河】 遼河 【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即巨流河源出邊外有二其一自西北來者遠不可考其一自東來者出長白山西北諸窩集中為黑兒蘇等河合而北流出邊西北遶鄧子村又西南折與自西北來之河合而為一西南流自開原縣明安貝勒屯十里入邊流經鐵嶺縣北清河自東來會入雙峽口西南分為二曰內遼河外遼河遶鐵嶺西南合而為一至開城為巨流河又分流復南經海城縣西與太子河會為三汊河入海此河左右即遼東遼西所由分也】 泥河 【 義州南七里源出宋八屯泉北流至徐家屯西入大淩河】
王巨河 【 義州南十五里俗呼乾河溝源出錦縣灰山東北流合七里河入大淩河】 石河 【 義州南三十里源出石廠山由城東南至錦縣界入大淩河即孫淩堡河】 齊家堡七里河 【 義州南四十五里源出斑石山東南流遶望高山入錦縣界冷泉河】 大安堡河 【 義州西南三十里源出紅石石??子山泉北流遶大康堡西入大淩河】 楊樹溝河 【 義州西南六十里源出帽兒山西泉南流至半截塔東入小淩河】 湯泉河 【 義州西南七十里源出湯泉南流入楊樹溝河】 小沙河 【 義州西二里源出魏家屯南泉遶城西北入大淩河】 柳河川河 【 義州西三十里源出邊外由九官臺邊門西一里入境東流入大淩河】 老公溝河 【 義州西三十五里源出老公溝泉北流入柳河川河】 大淩河 【 義州東北一里源出邊外自九官臺邊門入由萬佛山至城東出頭山流入錦縣界】 西沙河 【 義州東北十五里源出營城東泉東南流入東沙河】 東沙河 【 義州東北十六里源出大寧堡城西泉南流遶出頭山入大淩河】 清河 【 義州東北五十里源出邊外由清河邊門西入境經大清堡入細河】 細河 【 義州東北六十里源出邊外由清河邊門東入境合清河至錦縣界入大淩河】 清泉 【 城內】 廉泉 【 城內】 崇泉 【 城內西北隅】 二十里鋪泉 【 城西南二十里鋪前河發源於此】 八角寺泉 【 城西南三十里寺南一泉湧出東南流十里餘入泥河】 洪井 【 城西四里】 玉泉 【 城西醫巫閭山中】 龍潭 【 城西三十五里醫巫閭山之麓週圍三丈許上有石如棚覆之】 楊郎泉 【 城西北一泉湧出為楊郎河】 滿井 【 城西北三里水味甘美雖旱不竭】 八角井 【 城北隅】 古老無名泉 【 城東北角一泉湧出四時不竭南流百步入大淩河】 魏家屯泉 【 義州西南二十里小沙河發源於此】 宋八屯泉 【 義州西南二十里泥河發源於此】 湯泉 【 義州西南七十里湯沙河發源於此】 老公溝泉 【 義州西三十五里老公溝河發源於此】 營城東泉 【 義州東北十五里西沙河發源於此】 大寧堡泉 【 義州東北三十里東沙河發源於此】
○名勝
閭陽八景
閭岫晴嵐
崇泉曉霧
鎮廟奇松
仙巖怪石
仙巖怪石(縣令項蕙)
山閣瀑流
石門雲壑
桃洞春花
棃園秋果
棃園秋果(縣令項蕙)
·閭岫晴嵐
醫巫閭山陰晴總佳而疊嶂層巒嵐氣蒸變晴日尤奇
縣令項蕙
興耽山水久成癖每欲捫蘿入翠微天與晴明教縱目人當嵐氣似沾衣塵飛野鳥迷荒徑暝宿林鴉亂落暉更待晚霞催月上近城煙火亦依稀
·崇泉曉霧
城西北隅萬翠山舊有崇泉寺翠巖重岡引睇無際每旦有輕煙籠罩故昔人有崇泉曉霧最難描之詠為邑中勝槩
郡守孫成
崇泉曉色霧濛濛萬翠山頭四塞同欲曙漸分城郭影凝寒猶在雨晴中嵐光滴露連朝靄海氣噓雲澹遠空為道當年煙火盛霏微猶滿梵王宮
·鎮廟奇松
北鎮廟松大抵皆頹唐有殊致而大門內之右株及御香亭階下之左株尤為奇絕
郡守孫成
青葱磊落映寒暉寂寂空山護翠微節挺豈緣帝子化心空寧受大夫譏九霄擎露龍遙去萬壑鈞天濤亂飛自是地靈原不偶風霜歷盡共相依
·仙巖怪石
鎮廟東北隅孤石盤礴其怪不可名狀鐫呂仙像曰仙人巖
郡守孫成
誰留拳石在山巔呂老何時一像傳不信逢仙能度世卻因拜石得隨緣白雲起處還尋路幽壑探時別有天自揣書生靈骨少到來俗眼自茫然
縣令項蕙
諸峰環列望如屏天地精靈獨此停不染沙泥山雨白自開雲霧海煙青鬼工誰復施奇巧仙迹由來屬杳冥可嘆千年遭泯滅摩挲不忍勒新銘
·山閣瀑流
閭山第一奇峰冠以觀音閣有水自洞中潛流懸巖而下夏秋間客水助之作瀑布狀澎湃聲數里
范陽范勳
挂笏爭如躡翠微匡廬面目亦依稀九天涓滴銀河落萬古絲毫白練飛陰洞暗聞風戛玉陽崖晴見雨沾衣謬傳佛不桑三宿大士耽山忘海歸
·石門雲壑
閭山北趾兩石屹立如門舊志稱雲壑窈窕山巒迴合有武陵之幽信然
郡守劉源溥
北轅卻得越巖壑似山陰咫尺迷歸路雲鄉入莫深
·桃洞春花
桃花洞在閭山中洞不甚深而桃株無數花開時燦若錦繡煙雲護之土人目曰小桃源
縣令項蕙
遼西野闊山風冷春盡桃花尚未開爭道逢時應爛熳相期載酒共徘徊雲封古洞無人到霞起新枝有蝶來遙憶故園千萬樹鶯天紅雨點青苔
·棃園秋果
園無定處有官掌之其味頗酢然而等於禁臠或曰久乃愈佳其最佳者亦必不可得
郡守劉源溥
玉樹纍金實橙皮蘊蔗漿尚方珍不少土物重維桑
縣令項蕙
花開三月全欺雪待遇瓜期樹樹黃白首未嘗盧橘味紅塵不數荔枝香馳驅驛路來天使賫捧宮人近御牀邑令偏承恩澤遠城南城北盡芬芳
○古蹟
無慮縣 【 漢置晉省入望平按顏師古註漢書云無慮即醫無閭在縣境內舊址無考】 顯州 【 遼置以奉顯陵統三州三縣今改為廣寧府按顯陵在醫巫閭山州當在境內舊址無考】 奉先縣 【 城西南三里遼置顯州附郭金改鍾秀隸廣寧府元廢】 乾州 【 遼置乾州廣德軍以奉景宗乾陵領海北一州奉陵延昌靈山司農四縣金廢按明一統志在城西七里】 延昌縣 【 遼置金廢舊址無考】 靈山縣 【 遼置金廢舊址無考】 司農縣 【 遼置金廢舊址無考】 海北州 【 遼置金廢按遼志在閭山西南】 歸義縣 【 遼置按遼史初置顯州時渤海民自來助役世宗嘉憫因籍其戶建縣隸顯州金廢故址無考】 嘉州 【 遼置隸顯州金廢故址無考】 長慶縣 【 遼置隸遼西州金廢故址無考】 閭陽縣 【 城西南五十里本遼奉陵縣金改閭陽元初改置千戶所後復置縣明廢縣置驛今廢西隸錦縣東隸本縣】 遼州 【 按遼史本拂涅國城渤海為東平府領伊蒙陀黑比五州縣十八遼廢改為遼州始平軍領棋州遼濱安定二縣金廢故址無考】 安定縣 【 遼置隸遼州金廢故址無考】 纍縣 【 漢置隸遼西郡晉因之唐末廢故址無考】 望平縣 【 城東北一百五十里漢置久廢遼改山東縣金復舊元省入鍾秀明廢故址無考】 宜州 【 遼置金改義州即今義州城】 成州 【 遼置領同昌縣金廢州改隸義州】 同昌縣 【 遼置金因之元廢併入義州】 金源縣 【 義州北二十五里遼置以地有金甸故名隸中京金因之元改隸大寧路明廢故址無考】 開義縣 【 義州南四十里遼置隸宜州金因之元廢故址無考】 遼西州 【 義州西四十里即遼西鎮本漢遼西郡地遼置隸顯州金廢】 弘政縣 【 義州東北三十五里遼置隸宜州金因之元廢故址無考】 誓臺 【 城東三十里唐太宗征高麗築以誓師】 唐壘 【 城東南三十二里唐太宗征高麗駐兵於此今名高麗坂】 望海堂 【 在醫巫閭山遼東丹人皇王耶律倍好讀書不喜射獵購書數萬卷置閩 【 閩:閭】 山絕頂築堂曰望海久廢遺址尚存】 釣魚臺 【 義州北門外淩河岸明為給事中賀欽建有記見藝文】 饒慶鎮 【 義州西五十里金置隸開義縣俗誤傳為縣】
廣寧縣志卷一
●廣寧縣志卷二
建置志
邑當盛京孔道草昧初闢居民鮮少城市受廛者僅什之一鑿築所未遑也閭陽以東道里遠而郵遞多頗稱煩劇生聚經營之方其可緩哉志建置
城池
公署
學校
社甲
驛鋪
關梁
坊表
寺廟
陵墓
漏澤園
○城池
金置廣寧府元為廣寧路明洪武間指揮王雄因舊址修築都督劉真甃以磚永樂間總兵劉江增展東南關弘治間備禦胡忠展西隅正德間備禦李湊展南關週圍五百四十六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週圍十一里四十五步後展新城週圍十七里門六東曰永安東南曰泰安南曰迎恩西曰拱鎮西一門土塞北曰靖遠角樓四座北曰鎮朔東南曰柔遠西南曰望京西曰瞻秀今按城週圍十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南關廂三面週圍三里二百二十步門三東曰宣化南曰迎恩西曰振武樓俱圮池亦湮沒內城與關廂共十四里二百四十步
鐘樓在大市東街鼓樓在大市北街明嘉靖中重修今俱毀惟存基址
土堡 【 城東三十里週圍一里】 中安堡 【 城東三十里週圍一里七十二步南門】 高麗坂城 【 城東三十三里週一里】 羊腸河城 【 城東四十五里週圍一里】 小黑山城 【 城東六十里週圍二里六十八步南門】 大黑山城 【 城東七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五十步南門】 穿心堡 【 城東一百六十三里週圍一里】 盤山驛城 【 城東南五十里週圍二百六十步南門】 高平城 【 城東南九十里週圍一里八十二步東西二門】 平安橋城 【 城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二百七十九步南門】 傅家莊城 【 城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三百三十一步南門】 沙嶺城 【 城東南一百五十里週圍二里西南一門】 鐵廠堡 【 城東南一百六十里週圍二里八十步東西二門】 鍾秀縣城 【 城西南三里週圍二里二十步詳古蹟】 壯鎮堡 【 城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六步南北二門曰壯鎮堡】 閭陽驛城 【 城西南五十里週圍二里五十步南北二門】 馬市堡 【 城北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六十步西門】 鎮邊堡 【 城北四十里週圍二里一百二十步南門曰鎮邊堡】 白土廠城 【 城北六十里週圍一里一百二十步南門】 正安堡 【 城東北三十里週圍二里三百二十步南門】 鎮安堡【 城東北五十里週圍二里二百八十步南門】 巨流河城 【 城東北二百三十里崇德元年建週圍二里門三南曰拱固西曰鎮西北曰靖邊】 義州城 【 城西北九十里本漢遼西絫縣地遼曰宜州金改義州統弘政開義同昌三縣元因之明改衞洪武間指揮何浩仍舊修築永樂宣德間都指揮楚勇砌以磚週圍九里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八尺週圍九里一百六十六步門四東曰熙春南曰永清西曰慶豐北曰安泰國初地属邊外康熙十四年察哈喇叛討平之遂以其地屬廣寧十五年置巡檢司及城守城垣頹壞十六年城守辛珠巡檢俞定陸續修葺稍完今按城週圍九里池湮】 永寧鋪城 【 義州東二十五里週圍二里一百八十步南門】 新站城 【 義州東四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四十二步】 馬嶺驛城 【 義州東四十五里週圍一里南門曰馬嶺驛】 景家堡 【 義州東南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 破城 【 義州西南二十五里週圍一里城毀】 八塔堡 【 義州西南二十五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城毀】 團山堡 【 義州西南三十里週圍二里南門城毀】 大安堡 【 義州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大安堡】 孫凌堡 【 義州西南三十里週圍一里南門】 大定堡 【 義州西南四十里週圍二里南門曰大定堡】 饒慶鎮城 【 義州西南五十里週圍一里城毀詳古蹟】 得勝堡 【 義州西十五里週圍一里城毀】 大康堡 【 義州西二十里週圍二里東門曰大康堡】 太平堡 【 義州西二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太平堡】 正義堡 【 義州東北十八里基址俱無惟存一碑】 營城 【 義州東北二十里週圍一里】 王半城 【 義州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南門】 大寧堡 【 義州東北三十里週圍一里一百八十步】 大清堡 【 義州東北五十里週圍二里三十步南門曰大清堡】 三角城 【 義州東北五十里週圍二百五十五步東南一門】 大靜堡 【 義州東北六十里週圍二里南門曰大靜堡】 鎮彝堡 【 義州東北六十里週圍三里一百八十步南門曰鎮彝堡】 瓦子峪城 【 義州東北六十五里週圍二里】
○公署
明
廣寧備禦都司 【 在城鼓樓西南】
廣寧衞 【 廣寧路舊址洪武中指揮王惟建】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中前後五所 軍器局 軍儲倉 廣寧庫 預備倉 神機庫 稅課司鹽場 【 埸:場】 百戶所 【 城南七十里小河口】 【 脫里字】 鐵場百戶所 【 城西六十大牽馬嶺】
廣寧左衞 【 城東北隅】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中前四所 軍器局軍儲倉 預備倉 廣寧左庫 鹽場百所戶 【 城南七十里小河口】 鐵場百戶所 【 城南二百四十里連山島】
廣寧右衞 【 城西北隅】 經歷司 鎮撫司 中前後三所 軍器局 軍儲倉 預備倉 鹽場百戶所 鐵場百戶所 【 城南小牽馬嶺】
廣寧中衞 【 在洪鎮門東】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中前四所 軍器局 軍儲倉 預備倉 鹽場百戶所 【 城南七十里小河口】 鐵場百戶所 【 城南二百四十里連山島】 廣寧馬市 【 團山堡後】 陰陽學 醫學 養濟院
義州備禦都司 【 義州衞治東】
義州衞 【 洪武二十二年設衞屯於十三山是年八月移治義州永樂八年廢又調廣寧後屯衞於本城設義州衞】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前後四所 軍器局 軍儲倉 預備倉錢帛庫 鹽場百戶所 【 廣寧右屯衞板橋】 鐵場百戶所 【 蓋州衞】
廣寧後屯衞 【 永樂八年指揮馬旺建】 經歷司 鎮撫司 左右中前後五所 軍器局 軍儲倉 預備倉 鹽場百戶所 【 廣寧右屯衞五汊河】 鐵場百戶所 【 蓋州衞】
鎮東堂 【 鼓樓西明巡撫王翺建今廢有記】
會府 【 即鎮東堂改建】
巡撫都察院 【 拱鎮門東明嘉靖己丑改建】
按察分司 【 廣寧城驛西成化丁未建】
國朝
縣署
城內大市東街路北康熙四年設大門三間儀門一間兩角門大堂三間東西書吏房四間內住房二十一間書房三間大門內東土地神祠一間寅賓館二間西羈候所
典史衙
縣治西路北康熙四年設門一間廳三間住房七間
巡檢司署
義州城內東街路南康熙十五年設大小房十間
城守署
南關西街路北 教場 【 小南門外路東】
義州城守署
城內 教場 【 西門外】
○學校
遼金以前無考元置廣寧路儒學在右衞西北元季燬明設儒學仍舊址正統中都御史王翺改建於鎮東堂右成化間都御史滕昭彭誼參議尚綱郎中毛泰重修御史王嵩造祭器弘治間副使李貢設樂器正德間都御史劉憲增號舍新泮宮嘉靖中都御史潘珍鑿泮池於櫺星門外長六丈闊三丈引大惠泉注之明末俱毀
國朝
文廟正殿三間康熙九年知縣顏鳳姿因舊址建
啟聖祠三間康熙五年知縣佟湘年於殿後建祠一間康熙十七年知縣張文治改建於殿東
櫺星門康熙十六年知縣張文治建週圍砌牆
泮池名宦鄉賢祠俱未設
學署未設
仰高書院
城內明嘉靖中巡撫潘珍僉事王舜漁建後廢
社學四俱明巡撫樊珍建後廢
義學
縣治東康熙十九年知縣項蕙建有記見藝文
崇文書院
城西二里明弘治間都御史張岫副使李貢建都御史張掄重修後廢
義州衞學
先代無考有元大德間加封大成至聖文宣王碑明正統間即舊址建守備施聚都督王鍇參將韓輔胡忠崔賢張銘御史劉訥張問行相繼重修今燬故址惟元碑尚存
○社甲
廣祿社 集慶社 千金社 萬有社
新增社 義州社 安樂社 西豐社
東豐社 福隆社 長寧社 歲登社
月盛社 日興社 新興社 安化社
綏來社 歸德社
每歲每社報總里一名一社十甲每甲報什季一名催糧辦公年終另換
○驛鋪
明
廣寧衞在城驛泰安門西北街
遞運所拱鎮門東街北
安插所拱鎮門東街北
盤山驛廣寧衞東四十五里
遞運所盤山驛東
安插所盤山驛西北
高平驛廣寧衞東九十五里
遞運所高平驛西
安插所高平驛東
閭陽驛廣寧衞南五十里
遞運所閭陽驛東
安插所閭陽驛東北
義州在城驛南關街北
遞運所城南門外街東
牽馬嶺驛義州東五十里
遞運所牽馬嶺驛西
國朝
廣寧衞新站城南二十里
小黑山站城東北六十里
二道井站城東北一百十里
白旗堡站城東北一百六十里
巨流河站城東北二百三十里
以上五站東送奉天老邊站西送錦縣十三山站每站有漢軍千總經理與縣無涉
十鋪鋪兵十六名
西南路在城鋪 【 一名】 五十里閭陽驛鋪 【 與錦縣各設一名】
東北路在城鋪 【 一名】 三十里沙河鋪 【 二名】
三十里小黑山鋪 【 二名】 二十里胡家窩鋪 【 二名】
三十里二道井鋪 【 二名】 五十里白旗堡鋪 【 二名】
三十里黃旗堡鋪 【 二名】 三十里巨流河鋪 【 與承德縣各設一名】
○關梁
分水嶺關 【 城北八里】 白土廠關 【 城北七十里】 魏家嶺關 【 城西北七十里】 平遠橋 【 湖溝鋪東三里今廢】 廣濟橋 【 盤山驛東五十里今廢】 通濟橋 【 城內鼓樓南】 新橋 【 靖遠門南明正德年間魯科重修今廢】 經濟橋 【 城內東隅今廢】 秀水橋 【 迎恩門外廢】 觀瀾橋 【 泰安門外】 長春橋 【 拱鎮門內廢】 大惠橋 【 永安門內】 迎秀橋 【 拱鎮門外】 拱辰橋 【 教場南】 會流橋 【 經濟橋南長春大惠至此合流明正德間李溱重修】 鄰泮橋 【 儒學西】 新廣濟橋 【 南門內】 平洋橋 【 高平驛東十五里廢】 羊腸河橋 【 城東三十五里廢】 四塔橋 【 城南九十里廢】 火燒橋 【 城東三十五里廢】 通遠橋 【 義州南門外廢】 閱武橋 【 義州南門外】 淩河橋 【 義州北門外】
○坊表
門坊四 春和 泰安 迎恩 拱鎮
街坊四 長安日近 北鄙風清 遼海壯觀 醫閭形勝
北鎮廟坊一 【 城西四里】
進士坊四為陳琳馮鉉傅鑰安永清立
舉人坊十五為陸本立吳哲吳珍陳琳潘輔傅鑰張聘張皡安永清張雲霖齊宗道齊宗賢杜矩劉德芳韓文德立
仕宦坊三
繡衣坊二為吳哲吳珍立
司諫坊一為給事中傅鑰立
孝子坊為李用立
貞節坊為孫氏立
義州街坊四 安寧 理平 順義 泰安
進士坊四為高剛賀欽范正陳珍立
舉人坊九為賀欽張鉞高剛范正劉珍陳珍杜謹梁明王翔鳳立
貞節坊為楊氏立
以上諸坊今俱廢 見在石坊
世爵坊為總兵官左都督太傅兼太子太傅寧遠伯李成梁立
○寺廟
城隍廟 【 城內西北隅康熙五年建】 崇興寺 【 城東北隅唐貞觀時建寺雖毀雙塔如新】 普慈寺 【 城東南隅明正統初建本朝和碩親王重修】 極樂庵 【 城內】 圓通庵 【 城內】 文殊庵 【 城內】 保安寺 【 城內】 白衣庵 【 城內】 崇泉寺 【 城內】 淨業庵 【 南關】 太平庵 【 南關】 靈應寺 【 城東三十里】 無梁殿 【 城東南二十里】 觀音庵 【 城南倮倮堡】 地藏寺三 【 城南二十里一城北十五里一義州西門外一】 土門寺 【 城南三十里】 接待寺 【 城南三十里】 洞兒寺 【 城南三十里】 寶林寺 【 城南六十里上中下三】 十方寺 【 城南七十里】 黃巖寺 【 城南七十里】 馱鞍寺 【 城南七十里】 桃花寺 【 城南七十里】 杏花寺 【 城南七十里】 雙峰寺 【 城西南三十里】 靈山寺 【 城西南三十里】 背陰寺 【 城西南三十里】 六合寺 【 城西南三十里】 鐘峰寺 【 城西南三十里】 八角寺 【 城西南四十里】 青巖寺 【 城西南五十里峭壁插天有洞可容數十人洞外松樹儼如華蓋東西各一泉山頂一泉有望海觀音閣東大松二株洞上有虛無真境四字每遇晴明海洋在目遼陽千山歷歷可數障鷹臺即在其上為西南第一峰】 清安寺 【 城西十二里閭山中今為觀音閣奇峰雲插陰水崖懸右擁層巒左觀滄海勒石舊蹟多有可觀】 雙泉寺 【 城西十二里寺南有洞寺門內又有一小洞一竇通寺後洞內一泉極佳】 玉泉寺 【 城西十五里】 大朝陽寺 【 城西南十五里】 小朝陽寺 【 城西十五里】 觀音洞 【 城西十五里】 迎水寺 【 城西三十里】 五峰寺 【 城西三十里】 龍潭寺 【 城西三十五里】 苓溝寺 【 城西三十六里山上前有二峰一似婦人端坐一似將軍長跪狀俗呼將軍拜母靈狗寺】 靈崖寺 【 城西四十里】 琉璃寺 【 城西北二十五里】 保安寺 【 城西北二十五里】 牛角寺 【 城西北二十八里】 石佛寺 【 城北十五里】 滴水寺 【 城北十五里】 真武廟四 【 縣治北一沙嶺一小黑山一義州西北一】 碧霞元君廟 【 城內萬翠山】 九天聖母廟 【 城內萬翠山】 雷壇 【 城內萬翠山】 火神廟二 【 縣治東一中安堡一】 增福神廟 【 縣治西】 關帝廟八 【 南關一盤山驛一壯鎮堡一索府屯一閭陽驛一小籽粒屯一巨流河一義州南門外一】 馬神廟 【 南關外】 三官廟二 【 南關一義州東北一】 龍王廟 【 城東五里】 東嶽廟二 【 城東六里一義州東關一】 奉國寺 【 義州城內殿高七丈佛像七高如之一名七佛寺遼開泰中建元普顏可里美思公主施元寶千錠增修明弘治中相繼重修】 嘉福寺 【 義州城西南隅】 萬佛寺 【 義州西十五里有山臨大淩河南崖刻佛像大小無數】 三皇廟 【 義州東門裏】 三義廟 【 義州南門外】 馬葉二公祠 【 義州南門外祀馬雲葉旺二公今廢坊存】 釣魚臺祠 【 義州北門外祀明給事中賀欽有記見藝文】
○陵墓
遼太祖陵 【 按明一統志在木葉山山在邊外今有司皆於本縣中安堡望祭】 遼顯陵 【 在醫巫閭山按遼史東丹人皇王葬於醫巫閭山曰顯陵後世宗及皇后蕭氏甄氏亦葬於此明一統志云中作影殿制度宏麗今奮 【 奮:舊】 址俱沒】 遼乾陵 【 在醫巫閭山遼景宗陵也按明一統志上有凝神殿今舊址俱廢】 遼豫王墓 【 遼帝天祚入金降封豫王葬閭陽縣之乾陵傍今舊址已沒】 遼平王墓 【 人皇王子隆先封平王葬醫巫閭山之道隱谷今舊址無考】 元王珣墓 【 義州南四十里】
○漏澤園 【 附 城南路西】
廣寧縣志卷二
●廣寧縣志卷三
田賦志
廣寧沃野二百餘里地曠人稀故一切征徭不敵錦寧之半然而經費自不可少物產又未嘗詘也志田賦
地畝
戶口
糧稅
徭役
經費
物產
○地畝
明
廣寧縣
額田七百六十四頃三十五畝
廣寧左衞
額田一千四百五十三頃九十四畝
廣寧右衞
額田一千三百八十九頃六十八畝
廣寧中衞
額田一千一百八頃八十九畝
義州衞
額田六百八十一頃五十四畝
廣寧後屯衞
額田三百一十二頃八十五畝
國朝
行糧地共二百零六頃九十八畝五分
○戶口
明
廣寧衞
戶口五千九百六十八丁
廣寧左衞
戶口五千九百六十八丁
廣寧右衞
戶口一萬六百十一丁
廣寧中衞
戶口五千四百九十七丁
義州衞
戶口八千二百二十四丁
廣寧後屯衞
戶口五千八百十一丁
國朝
廣祿等十八社行差人丁共二千四百五十六丁
不行差食鹽男婦共一千八百七十四名口
○糧稅
明
廣寧衞
額糧七千五百五石九斗
額草一萬八千十五束
額鹽五萬八百四十四觔
額鐵一萬四千四百九十六觔
廣寧左衞
額糧二萬二百四十八石六斗
額草十六萬九千四百四十九束
額鹽十二萬八百十一觔
額鐵一萬三千一百八十觔
廣寧右衞
額糧一萬五千六百八十石七斗
額草十四萬四千一百十九束
額鹽十二萬三千九百九十觔
額鐵三萬三千三百八十一觔
廣寧中衞
額糧一萬二百二十七石六斗一升
額草一萬三千三十一束
額鹽九萬五千三百七十七觔
額鐵一萬三千七百五十二觔
義州衞
額糧九千五百五十三石二斗五升
額草二十萬三千四十束
額鹽十七萬一千六百九十九觔
額鐵一萬五千觔
廣寧後屯衞
額糧一萬五百五十七石八斗五升
額草六萬七千六百束
額鹽九萬五千三百七十七觔
額鐵一萬五千二百八十三觔
國朝
行糧地共二百零六頃九十八畝五分每畝歲額徵修 【 修:條】 邊銀三分共徵銀六百二十兩九錢五分五釐解奉天府
四季雜稅共該收銀九十兩零六錢八分四釐解奉天府康熙二十年奉文歸駐防徵收
○徭役
明
廣寧衞
均徭銀一百三十兩四錢
修邊夫一百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一百十名
窰造二十六名
納糧三十名
跟官一百四十一名
斗級十五名
獄卒八名
寄籍均徭銀十二兩五錢
廣寧左衞
均徭銀三百一十六兩一錢
修邊夫二百六十七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一百十三名
窰造四十名
納糧七十名
跟官一百九十八名
斗級十五名
獄卒十六名
寄籍均徭銀四十二兩二錢
廣寧右衞
均徭銀三百八十二兩一錢
修邊夫二百九十二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八十名
窰造八十名
納糧九十八名
跟官一百四十八名
斗級十三名
獄卒八名
寄籍均徭銀三十兩五錢
廣寧中衞
均徭銀一百三十九兩八錢
修邊夫二百六十七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八十名
窰造四十八名
納糧四十一名
跟官一百十七名
斗級十五名
獄卒八名
寄籍均徭銀十四兩一錢
義州衞
均徭銀六百九十一兩
修邊夫一百五十五名
修倉夫三十名
局造七十四名
窰造七十名
納糧二百二十四名
跟官一百五十九名
寄籍均徭銀一百六十二兩二錢
廣寧後屯衞
均徭銀二百十四兩五錢
修邊夫二百十名
修倉夫二百十名
局造八十五名
窰造二十六名
納糧八十三名
跟官六十二名
斗級八名
獄卒十四名
寄籍均徭銀九十三兩
國朝
行差人丁二千四百五十六丁每丁歲額徵均徭銀二錢共該徵銀四百九十一兩二錢解奉天府
○經費
文廟春秋二大祭銀十六兩
社稷山川風雲雷雨城隍八蜡等神春秋二大祭銀十二兩
厲壇清明中元十月朔日三小祭銀八兩
霜降祭旗纛神銀一兩
知縣俸銀四十五兩
心紅紙張銀二十兩 【 全裁】
經制典吏六名
門子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馬快四名工食銀六十七兩二錢
民壯二十名工食銀一百二十兩
皁隸十名工食銀六十兩
轎傘扇夫七名工食銀四十二兩
燈夫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庫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斗級二名工食銀十二兩
禁子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鋪兵十六名工食銀九十六兩
孤貧十五名花布銀七兩五錢
修理監倉刑具銀十兩 【 全裁】
典史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經制攢典一名
門子一名工食銀六兩
皁隸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
巡檢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二分
門子一名工食銀六兩
弓兵四名工食銀二十四兩
馬夫一名工食銀六兩
共銀七百二十七兩七錢四分
○物產
寶之屬
珣 玗 琪 【 爾雅東方之美者有醫巫閭之珣玗琪焉】
穀之屬
黍 稷 稻 粱
糜 粟 稗 薏米
薥秫
菽之屬
黃豆 綠豆 豌豆 黑豆
小豆 豇豆 扁豆 蠶豆
菜豆 眉豆
麥之屬
大麥 小麥 蕎麥 鈴麥
菜之屬
葱 韭 薤 蒜
茄 蔓菁 菠薐 芫荽
藜藿 莙薘 莧 芹
蕨 白菜 芥菜 蓼茅
木耳 黃花 蘿蔔 胡蘿蔔
山蘿蔔 苦蕒 蕓薹 蘑菇
茴香 薄荷 同蒿 玉環
萵苣 明葉菜 野雞尾 山藥
玉螺
蓏之屬
王瓜 東瓜 南瓜 西瓜
甜瓜 香瓜 菜瓜 苦瓜
絲瓜 瓠子 倭子 胡盧
果之屬
桃 李 杏 檳
榛 棗 栗 核桃
葡萄 郁李 石榴 棠棃
花紅 菱 芡 蓮子
山裏紅 輭棗 無花果 櫻桃
山釘兒 香棃 【 城西閭山中多有之其氣香而味美初食猶覺酸澁貯久愈佳國制設壯丁看守每秋實日遣部吏採進禁民私採】
麻之屬
檾麻 線麻
油之屬
脂麻 蘇子 萆麻
木之屬
松 柏 榆 槐
楸 櫟 椴 樺
桑 柳 柞 椿
檉 煖木 銀木 青楊
苦木
花之屬
芍藥 丁香 薔薇 金盞
金鳳 罌粟 石竹 山丹
滴滴金 水紅花 粉團 牽牛
捲丹 菊花 葵花 玉簪
小桃紅 珍珠 石榴 雞冠
蓮花 八仙 迎春 月季
木槿 海棠 玫瑰 夜落金錢
紫荊 草茉莉 馬纓 十姊妹
西番蓮 茶 【 茶:荼】 ??縻 萱花
草之屬
萍 艾 蘋 藻
蘆 葦 荻 茅
萱 燈心 菖蒲 茜
蒿 龍須 馬蘭
藥之屬
桔梗 防風 荊芥 白蕨
麻黃 黃芩 赤芍 遠志
龍膽草 柴胡 白附子 槐花
地骨皮 桑白皮 芫花 旋覆花
馬兜鈴 蒲黃 車前子 兔絲子
苦丁香 滑石 苦參 威靈仙
黃檗 萹畜 五味子 藜蘆
草烏 知母 丹參 南星
鹿茸 紫參 益母草 穿山甲
密陀僧 獨活 沙參 木賊
草决明 商陸 朴硝 天花粉
五加皮 香附 石鍾乳 萊菔子
禽之屬
鵞 鴨 雞 鳩
雁 鳶 鴿 燕
烏 雀 鵠 鷗
鷺 鸛 鷂 鴉鶻
兔鶻 青章?鳥 鴛鴦 鸂鷘
鵪鶉 布穀 銅嘴 啄木
瓦雀 鸇 鷀若?鳥 野雞
練雀 鷦鷯 白頭翁 鴟鴞
皁雕 鴇 天鵝 鶖
鶺鴿 鶩 喜鵲
獸之屬
馬 牛 羊 驢
騾 豬 貓 犬
虎 豹 豺 狼
熊 獐 麂 鹿
狐 貉 貛 水獺
刺蝟 野豬 黃羊 野馬
野羊 海豹 鼠 鼬
水族之屬
鯉 鯽 鮎 鱅
鯿 鰱 鱘 鮻
鯮 鰻 鱭 鰍
鱉 蝦 蟹 銀魚
蚌 螺 魴 烏魚
重脣 沙魚 白魚 鱔
蟶 鰳魚 石首 邵陽
青魚 蛤蜊
蟲豸之屬
蛇 蛙 蟬 蜂
蛾 蜻蜓 蝶 蟋蟀
螳螂 蟁 蛇師 蜾臝
蟻 蚯蚓
貨之屬
鹽 白麻 蜜 棉花
紅花 靛
廣寧縣志卷三
●廣寧縣志卷四
典禮志
邑無大小而五禮在所必舉風俗在所必考為政者所以經國而觀化也不奢不儉量入為出而節文之是在為之上者志典禮
公式
祀典
祭品
籩實
豆實
簠實
簋實
鉶實
祭品
祭文
祭文
賓興
鄉飲
風俗
○公式
聖誕冬至元旦俱前一日習儀於普慈寺請龍亭至縣堂至日縣官率屬在甬道東行禮如制開讀詔敕眾官出郭迎拜畢乘馬導引至縣堂縣官率屬行禮贊禮生員開讀如制
日食
具朝服行禮如制
月食
具常服行禮如制
迎春
立春先一日縣官率屬迎於東郊至日具朝服行禮如制
○祀典
先師廟
歲仲春秋上丁日祭如制月朔望辰行香如儀
○祭品
羊四 豕八 鹿一 兔九
先師陳設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八 豆八 酒尊一 篚一 帛一 【 白色長一丈八尺】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四配陳設 【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羊一 豕一 爵三 鉶二 簠二 簋二
籩八 豆八 篚一 帛一 香案一 香爐一
燭二 酒尊共
十哲陳設 【 每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爵三 鉶一 簠一 簋一 籩四
豆四 篚帛香爐香案燭同上
兩廡陳設 【 每四位一壇今東西各一壇】
豕一 簠一 簋一 籩四 豆四
篚帛香案香爐燭同上
○籩實
形鹽 藁魚 棗 栗 榛 芡
菱 鹿脯 白餅 黑餅
○豆實
韭葅 醯醢 菁葅 鹿醢 芹葅 兔醢
筍葅 魚醢 豚胉 脾肵
○簠實
黍 稷
○簋實
稻 粱
○鉶實
和羹
○祭品
祝板二 爵二十四 鉶十 簠簋各十二
籩豆各四十八 酒尊八 篚八 酒尊桌
按以上祭品祭器俱有定式定數草創以來悉未能具止有羊豕而己然典禮所關不敢遺也合存其制以備修舉
○祭文
惟我夫子德配天地道貫古今刪述六經垂訓萬世今值仲春秋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復聖顏子
宗聖曾子
述聖子思子
亞聖孟子配尚
饗
啟聖祠陳設
羊一 豕一 籩八 豆八 簠二 簋二
鉶二 爵三 帛一 篚一 酒尊香爐燭同上
○祭文
惟神誕生至聖為萬世王者之師功德顯著垂範無窮茲當仲 【 春秋】 謹以牲帛醴虀式陳明薦以
先賢顏氏
先賢曾氏
先賢伯魚氏
先賢孟孫氏配尚
饗
名宦祠 【 未建】
鄉賢祠 【 未建】
社稷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戊日祭如儀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城南郊外未建
歲仲春秋上巳日祭如儀
八蜡廟未設廟 【 廟:衍文】 在城南郊外行禮
歲冬後二戌日祭如儀
旗纛神在城西郊外行禮
歲霜降日守土官祭如儀
厲壇在城北郊外未建
歲清明中元十月朔日守土官祭如儀
○賓興
儒學生員應試有司以禮送之會試加隆焉歲貢次之中式舉人樹旗送捷報牌具彩樂郊迎至先師廟行禮畢赴宴仍彩樂導歸宅
武舉中式者設宴以禮迎送會試中式者樹旗加彩郊迎設宴導歸宅
○鄉飲
明正統十四年巡撫高越參議蔡天佑舉行歲正月望十月朔行禮如儀本朝仍舊
○風俗
賦性質直亦習文藝
婚禮議婚率以門楣六禮多不備嫁娶論財女臨嫁而??并曰上頭迨吉婿不親迎至則同拜花燭餘與關內略同
喪禮皆作佛事死之日曰倒頭經三日曰煖伴經逢七則廣召浮屠挂榜揚旛行香取水曰念大經即無力之家亦不免但曰念小經則慙愧矣葬之前夕親友多攜盒辭靈曰坐夜喪家輒向繐帷作劇宴客鼓樂通宵吉凶不辨且多浮厝郊外殊為怪異移風易俗者宜禁之
歲時正月元旦五鼓祭天地祖先畢男女各拜家長以次遞拜然後出拜親友邂逅為禮於途及門多不相及 立春先一日縣官率屬迎春士女縱親 上元張燈三夜人家粉糯米裹珍錯為圓彼此相餉曰送元宵
二月二日豆汁攤餅以食又鐺煎棗餻曰薰蟲
三月清明祭掃先瑩 【 瑩:塋】
五月五日親戚作角黍相餽送
八月一日糊窗曰冬月房中不凍望日月餅西瓜相餉便家張筵賞月即貧者亦勉營食物合家飲啖
九月九日無菊亦無登高者
十月朔日墓祭翦五色紙為衣焚之曰燒寒衣
十一月冬至拜冬惟官長行之
十二月八日取雜色米菽錯以珍果同炊曰喫臘八粥 二十三日夜祀竈神 除夕屬官拜上臺卑幼拜尊長曰辭歲
廣寧縣志卷四
●廣寧縣志卷五
武備志
廣寧兼轄義州地為險要故兩處俱設城守而屯兵為多要皆國家折衝禦侮之儔也雖四海為家內外混一而安不忘危固于苞桑矣志武備
軍實
邊防
○軍實
駐防城 【 城:在第四字縣下】 縣
城守尉一員 【 康熙十九年設】
五品章京三員 【 舊設二員康熙十三年添一員】
筆帖式二員 【 舊設一員康熙二十二年添一員】
披甲兵丁一百名
新滿洲佐領三員
新滿洲驍騎校三員 【 俱康熙十九年設】
分得撥什庫三員
披甲兵丁一百二十五名
駐防義州
城守尉一員 【 康熙十九年設】
宜爾喜大二員
五品官二員 【 康熙十四年設】
筆帖式二員 【 康熙二十二年設】
披甲兵丁七百名
新滿洲佐領七員
新滿洲驍騎校七員 【 俱康熙十九年設】
披甲兵丁三百五十名
○邊防
清河門
守禦一員 【 康熙十八年設】
筆帖式一員 【 順治十一年設】
披甲兵丁十名
白土廠門
筆帖式一員
馬法二員 【 順治十一年設】
墩臺
千總四員
臺軍一百五十名
內外人出入必登籍以記他無厲禁臺軍但供補籬濬壑及司晨昏啟閉而已皆奉天將軍統之
廣寧縣志卷五
●廣寧縣志卷六
官師志
官師之故凡以為民也官職其養未庶而生聚之未富而殷實之司牧之責也既富而教訓之成就之廣文之責也當事而稱父師去後而稱遺愛可無念與志官師
職官
名宦
○職官
遼
府尹
耶律固
僕散渾坦
完顏巖雅
治中
孛朮魯德裕猛安人任廣寧治中
元
守
八都兒泰定四年廣寧路守
同知
明里不花泰定四年廣寧府同知
伯顏延祐四年廣寧府同知
推官
齊希魯泰定四年廣寧府推官
儒學
廣寧路教授張元美 【 籍里失考】
明
儒學
廣寧教授呂能 【 山東蓬萊人監生】
訓導曹瀚 【 籍里失考】
國朝
知縣
佟湘年奉天承德人廕生康熙三年任六年陞山西蔚州知州
李如瑾湖廣黃岡人舉人康熙六年任七年陞雲南陸涼州知州
顏鳳姿福建晉江人舉人康熙七年任十三年以病卒官
張文治山西介休人進士康熙十四年任十八年以病卒官見名宦
項蕙雲南南寧籍江南歙縣人舉人康熙十九年任
典史
葉茂華浙江鄞縣人吏員康熙四年任十年以病卒官
邢式山西蔚州人吏員康熙十年任十九年革職
屈大伸陝西華州人吏員康熙二十二年任
巡檢
俞定浙江山陰人吏員康熙十五年任十七年丁憂去
秦涵江南嘉定人吏員康熙十七年任二十一年被劾去
徐肇隆順天永清人吏員康熙二十二年任
○名宦
遼
劉伸宛平人進士歷彰武軍節度使掌書記大理正徙南京副留守俄改崇義軍節度使政務簡靜民用不擾致烏鵲同巢之異道宗嘗謂大臣曰今之忠直耶律玦劉伸而已拜參知政事加太子太保遷上京留守
韓德凝保寧中遷護軍司徒開泰中累遷護衞太保以崇義軍節度使移鎮廣德秩滿部民請留從之改西南面招討使黨項隆益答叛平之遷大同軍節度使卒于官
金
蒲察通累官平章政事封任國公知廣寧府事累表請老以開府儀同三司政仕舉太子率府完顏守貞監察御史完顏裔俱可大用其後皆為名臣
移剌福僧猛安人大安初為興平府同知督民繕城浚壕為禦百姓頗怨頃之兵至攻其北城福僧戰其北使備其西暮果攻其西以有備乃解去尋改廣寧福僧被牒如隣郡大兵薄城其子銅和尚率家奴拒戰廣寧賴以安福僧返悉放奴為良終不言子功充遼東宣撫使歲大饑福僧先賑其民而後奏詔獎諭之
僕散揆崇義軍節度使入進尚書右丞尋出經略邊事外剛內和與物無忤臨民多惠政
奧屯襄上京路人襲猛安通練邊事授崇義軍節度副使平南盪寇將軍以功陞河南路副統軍昌武軍節度使
李 完廣寧府同知遼濱民崔元入城飲不歸得屍浮水中有司執同飲者訊之皆誣服提刑司疑其冤以獄畀完完廉得其賊乃舟師也遂免同飲者
徒單繹上京按出虎達阿人尚熙宗女歷宣德泰安淄州剌使改同知廣寧府事歷遷棣州防禦使臨海軍節度使
盧孝倫宣德人進士累官太原少尹大定中遷同知廣寧歲大饑民多流亡乃借僧粟使平其價市與貧民全活者眾累遷山東西路轉運使
為惠迪西京留守判官治最擢同知崇義軍節度使先是鄧嚴居是職世宗愛其明敏惠迪奏事退上謂宰相曰人之聰明多挾於浮衒若惠迪聰明而朴實真可嘉也朕嘗與論事朝臣鮮有及者累遷御史中丞參知政事昭義軍節度使南京留守致仕
高松年十九從軍為蒲輦有力善戰宗弼聞其名召置左右世宗即位充東京路渤海萬戶從征窩斡有功遷延平少尹崇義軍節度使
國朝
張文治山西介休人進士任廣寧知縣清而惠部民愛之不啻父母堂柱聯云皇天下鑒此心敢不光明正直赤子來遊吾腹願言豈弟慈祥所居皆草舍又聯云居便草堂敢謂鳳鸞棲枳棘飲甘勺水竊云甑釜出塵魚輿論以為實錄己未冬勞瘁卒于官
廣寧縣志卷六